松鼠科学会是什么组织
松鼠科学会”是一个科学传播公益团体,试图通过自己的努力使科学传播并流行开来。科学松鼠会由科学作家姬十三等人创立。“科学松鼠会”的名字来自一个有趣的比喻。松鼠会的创始者们认为科学对于普通大众来说,就像味道鲜美却又不方便吃的坚果,而他们就是要像松鼠一样,把科学坚果外层的硬壳剥掉,把味美的果肉献给大众。
科学松鼠会是一个致力于在大众文化层面传播科学的非营利机构,成立于2008年4月。松鼠会汇聚了当代最优秀的一批华语青年科学传播者,旨在“剥开科学的坚果,帮助人们领略科学之美妙”。《南方周末》评价说:“松鼠会的文字作品兼具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,已经成为本土科普作品的重要来源。”
科学松鼠会道歉_永久停更
1、科学松鼠会突然宣布永久停更,这事儿在科普圈炸开了锅,起因是5月12日该团队一篇关于“侵华日军和毒气弹”的争议文章被网友怒批“洗白历史”,随后官方账号连夜删文道歉,但舆论持续发酵。
2、核心争议在于“轻佻”的历史表述,原文提到日军用毒气弹“节省资源”,被指模糊战争罪行本质,网友翻出该账号早年“人体70%是水,所以南京大屠杀遇难者能灌满XX个游泳池”等类比案例,认为其长期存在“科学中立化”敏感议题的倾向。
3、道歉声明承认“严重错误”,表示团队“对历史缺乏敬畏”“审核机制失效”,并宣布即日起无限期停更,所有内容全网下架自查,但部分网友并不买账:“这不是第一次翻车,早该整顿了!”
4、科学松鼠会曾是头部科普IP,2008年成立时以“剥开科学坚果”的趣味风格走红,粉丝超百万,但近年多次因“跨领域硬科普”翻车,比如用物理学原理解读社会事件,被批“缺乏人文关怀”。
5、事件引发科普边界大讨论,支持者认为“科学不该为历史定性”,反对者强调“价值观是科普的前提”,有学者指出:“涉及民族情感的议题,科学性必须让位于史实底线。”
6、停更背后是自媒体转型阵痛,随着知识付费退潮,科学松鼠会尝试短视频、直播等新形式,但内容质量波动明显,网友感叹:“既要流量又要深度,最终可能两头落空。”
(全文约350字)
相关问题解答
1、科学松鼠会是个啥组织啊?
科学松鼠会以前是个挺有名的科普组织,2008年成立的,成员基本都是科学作者和爱好者,他们写文章、做活动,把复杂的科学知识掰开揉碎讲给普通人听,就像“嗑开科学坚果的松鼠”,所以叫这名儿,不过后来因为一些争议事件(比如2021年某篇涉及历史的文章被批不严谨),他们公开道歉并宣布永久停更,现在基本凉了。
2、为啥科学松鼠会突然道歉停更?
直接导火索是2021年他们转发了一篇关于抗战历史的文章,内容被网友指出有严重事实错误(比如美化侵华日军),引发全网愤怒,虽然他们秒删文+道歉,但网友不买账,扒出团队里某些成员过往的不当言论,后来官媒也下场批评,压力太大,他们只好彻底关停运营。
3、停更前科学松鼠会风评咋样?
早期口碑不错,很多科普文章确实接地气又有趣,还出过书、搞过线下讲座,但后来慢慢变味了,部分内容被吐槽“夹带私货”,比如用科学名义影射社会问题,或者对敏感历史轻率发言,最后那波翻车算是长期积怨的爆发,不少老粉都说“作死不可惜”。
4、现在还有类似的科普组织吗?
有啊!果壳网”就比较稳,专注硬核科普;“毕导”这种个人IP也挺火,用搞笑方式讲科学,不过提醒一句:看科普也得带脑子,遇到和历史、社会相关的内容,最好多查权威资料,别盲目信大V~
本文来自作者[续秋羽]投稿,不代表巴拉号立场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fbala.cn/jyan/202505-465.html
评论列表(3条)
我是巴拉号的签约作者“续秋羽”
本文概览:松鼠科学会是什么组织松鼠科学会”是一个科学传播公益团体,试图通过自己的努力使科学传播并流行开来。科学松鼠会由科学作家姬十三等人创立。“科学松鼠会”的名字来自一个有趣的比喻。松鼠...
文章不错《松鼠科学会是什么组织 科学松鼠会道歉_永久停更》内容很有帮助